前沿拓展:幼师合适的防晒霜品牌
#育儿, 我要上# #育儿故事#
就在前几天,小姑家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。
因为住在乡下,夏天蚊子多,那天蚊子一直叫个不停,她索性点燃了两盘蚊香。
本来,她之前点蚊香都是睡前紧闭门窗熏1个小时,要睡觉的时候会熄灭。结果那天她太累了,直接开着空调就睡着了。
睡到半夜,她忽然惊醒,感到头晕无力还有点犯恶心,马上意识到不对,赶紧挣扎着下床通风。
医生说她是一氧化碳轻微中毒,幸好还不严重。
小姑把这件事讲给我听的时候,还后怕,就怕那样就睡过去了。
事故说起来好像很远,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,就是千万斤重担。小姑的事也引起了我的警惕,作为当妈的,不仅怕自己出事更怕孩子出事。所以,我整理了5个夏天高发的危险,大家千万千万要注意!
防蚊
听了小姑的事后,我马上上网查了一下,发现因为蚊香出现的事故,还真不少。
医生说,蚊香里多含甲醛和苯等有毒物质,可使人出现头痛、胸闷、恶心等症状,而且蚊香以碳粉、木屑为载体作为引燃部分,燃烧时排放的一氧化碳也会导致中毒。
蚊香不行,我又查了近很火的电蚊香。结果,又被吓一跳。
因为电蚊液没收好,小男孩因为好奇尝了一,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功能失调,在重症监护室调节了20天才康复。
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:
电蚊液的成分主要是菊酯,是一种杀虫剂,具有中度到低度的毒性,蚊子是没了,但免疫力抵抗力都不太好的宝宝们,闻了会引起胸闷、头昏甚至中毒等现象。而误食的话,就更危险了。
而且,电蚊香片加热后温度可达700-800摄氏度,极易烤燃周围的易燃物。又处于长时间通电状态,电加热器短路、恒温发热原件烧坏了,失灵了,或者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发热等也会引发火灾、触电。
电蚊拍也存在很大的隐患。
电蚊拍开启的状态,瞬间放电可达2000V,而人体的电压为36V以下,即使是关闭了电蚊拍,两层金属栅网之间仍然会有电荷产生余电,如果同时摸到正负两极,会发生触电的危险。而孩子好奇心重,一旦拿起电蚊拍,很容易发生危险。
的防蚊工具——蚊帐!老母亲们,一定要用起来~
千万别迷信什么儿童蚊香!现在的儿童蚊香好多都是厂家自封的,所含菊酯成分可能比普通蚊香还高!
溺水
玩水,是孩子的天性,特别是夏天,去游泳馆游泳戏水多么美滋滋。但儿童溺水的悲剧,真的是每年都在上演。
一个3岁男孩在浅水区游泳时,套着的游泳圈突然前翻,头淹进水里,逐渐失去意识。
男孩挣扎了2分钟都没人发现,游泳池的监控拍下了这揪心的一幕。
幸好一女子及时发现,帮助孩子脱离了危险。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么幸运。 就在前几天,监控显示,江苏宿迁一个6岁男童第一次去上游泳课,从溺水到漂上来一共14分钟,而这个过程,没有任何人发现。 等到被发现时,孩子已经抢救无死亡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《溺水报告》显示,溺水是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。
每年6-8月发生儿童溺水数量多。溺水率高的年龄段是1~4岁的儿童,其次是5~9岁的儿童。
为了孩子的,以下一些误区,我们父母一定不要碰!
1. 会游泳的孩子不会溺水
据统计,每年溺水的孩子中,其中就有会游泳的孩子,而悲剧发生的原因,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大意。
水无形,但无情。水下的情况很复杂,尤其是当孩子在一些户外水塘、水库等室外的水域,有水草、淤泥等,都会带来未知的溺水事故发生。
2. 溺水的人会开口呼救
好多儿童溺水事故,都是挣扎好久无人发现。因为有的溺水是无声的。
研究救生学的Francssco A.Pia博士称,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深水里,会呈现一个所谓的【本能溺水反应】:
一是无法开口呼救,二是无法挥手求救。
正是因为这种“不叫,不呼救”,会让人不注意,从而失去了佳救治的机会。
这里敲黑板提醒所有的父母,不论带孩子去哪里游泳,首先孩子一定要在你们的视线范围之内游泳,其次,是一定不要玩手机,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。
3. 干性溺水
即使上岸了,回家了,也一定要观察注意孩子的状态,因为还有一种溺水叫干性溺水。
一旦孩子有呼吸困难、倦怠、乏力、嗜睡、过敏、痉挛等症状,可能已经干性溺水了。这时溺水者喉头痉挛,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,一定要及时就医,因为这种无呼吸的状态,只能持续8-10分钟。
烫伤
浙江一名18个月的宝宝打翻了茶几上的水杯,胸前和脖子被烫得通红。
情况紧急,圆圆的爷爷奶奶却用了一个“偏方”——将泥土和蚯蚓涂在烫伤处,来给娃调节烫伤。
结果圆圆被烫伤的地方,红肿得更厉害了,家人这才着急送往医院。
当医生看到圆圆的烫伤处,惊呆了!
因为家长的错误操作,导致圆圆的皮肤有水泡和破皮,天然屏障功能已经不完整,成分不清的泥土和蚯蚓混合物可能引起刺激,导致物理性创伤,红肿加重,而且,土壤中含有大量真菌、细菌,会造成二次感染。一旦土壤中含有其它人工有毒物质,后果不堪设想。
可笑的是,这样的“土方法”比比皆是。
孩子被开水烫伤,老人给娃脸上涂满猫毛,导致孩子毁容。
还有涂牙膏、抹香灰的……现在还没有实验证明,牙膏对烫伤有用,而香灰更是火上浇油,烫伤一大禁忌就是用粉状物敷在患处。
正确处理烫伤,可以用美国烧伤学和国内急诊公认的烫伤处理方式:冲脱泡盖送。
冲:用15℃-20℃的冷水冲洗约15-30分钟;
脱:把附着在创面上的衣物“脱”去,脱时避免弄破水泡、污染创面,尽量剪开;
泡:浸泡于冷水中10-30分钟,让创面继续降温,老人小孩不要泡太长时间;
盖:泡过之后用干净的毛巾、纱布等覆盖伤口;
送:送往医院
晒伤
去年,带孩子去宁夏沙坡头玩,我特意在包里装了防晒霜,过两个小时给孩子们涂一次。
老公总觉得我大题小做。没想到我们遇见一个孩子,被晒伤了,后颈都开始蜕皮了,惨不忍睹,孩子疼得嗷嗷大哭。
很多父母都会在暑假,带孩子出去看一看世界。可是,炎炎夏季,父母却总没有给孩子防晒的意识。
我们总以为防晒,是防止晒黑。孩子皮肤黑点无所谓。其实,防晒,是为了防紫外线带来的皮肤健康问题。
法国《费加罗报》就曾发出警示:3岁以前晒伤一次,成年后皮肤癌发生的风险就会翻倍。
研究还表明,儿童每天多晒1个小时的太阳,患白内障的危险会增加10%。
孩子皮肤更娇嫩,所以条件允许的话,防晒帽、儿童墨镜、防晒霜都备齐。6个月~2岁的宝宝可以用物理防晒霜,大于2岁的孩子可以用一些化学防晒霜。
不过,一定不要选择防晒喷雾,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喷雾式的防晒霜在使用时容易被吸入,会刺激肺部,诱发疾病。
如果孩子晒伤了,医生建议:用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或毛巾敷在晒伤部位上,一次敷20~30分钟。
车内窒息
6月25日,湖南岳阳长寿镇,家长把5岁的孩子托管给幼师。幼师要跟丈夫去吃饭,把孩子留在车里睡觉,结果车内温度过高,孩子活活地被闷死了。
我相信幼师不是有意而为,而是根本没有车内窒息这个意识。 我看过一个报道,说一位妈妈车钥匙丢了,孩子被锁车里。当消防官兵准备破窗救援时,却被妈妈阻拦,说才20分钟,应该没事的,等开锁的来开。 十多分钟后,当开锁师傅打开车门时,孩子已经全身湿透,瘫软无力,车内温度高达50多度。
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,当气温达到35度时,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,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度,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。而且即便是在较凉爽的树阴下,车内温度也能在一小时内上升至47度。 有人说,开空调不就得了?
来看看这个热乎的案例:
据汽车相关的专家介绍,汽车如果停止行驶后,发动机会进入怠速空转的状态,此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充分,就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,再通过空调系统进入车内。如果门窗紧闭,一般不到半小时,人就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。
事故只有0次和1次的区别,一个不注意,就是万劫不复。
建议也发给亲朋好友看看,真的,无小事,大家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!
有一次,我们出去办事,番茄在车上睡着了,因为找不到位置,工作人员出来接我们。
出于好心对我们说:“大概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办好,要不就让孩子睡车里,可以不关空调”。
我的天哪!无论开不开空调,孩子都不允许单独放在车里睡觉的,好吗?!
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,就像我在没有孩子以前,认为流鼻血必须仰着头、光脚多冰啊、把孩子留车里几分钟没事的....
随着育儿知识的增多,我的很多错误认知都纠正过来了。
在这里,特别想呼吁一句:活到老学到老,不要过于轻信经验偏方,相信科学!在问题上,小心驶得万年船!
你好,我是旅居德国的土豆番茄妈!3岁女儿番茄、7岁儿子土豆的麻麻,已出版书籍《萌宝土豆在德国》《世界上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》。 这里有婚姻婆媳、母婴育儿、学童成长、幽默吐槽,我想通过文字和漫画,让大家在家长里短里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。关注我,我们一起经营幸福家庭。
拓展知识:幼师合适的防晒霜品牌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 【在线咨询】